book-list.webp

從今年2月到6月,看著自己在Threads上積累的閱讀筆記,不禁感到驚訝。雖然大多數是工具類書籍,但對於一個曾經自認為有「閱讀障礙」的人來說,這簡直是一場意外的閱讀馬拉松。你可能會說閱讀重質不重量,我完全同意,但對於那些像我一樣曾經對閱讀充滿抗拒的人來說,從數量開始,或許能打開一扇通向閱讀世界的大門。

與書本的鬥爭

我從小到大都不愛讀閱,包括報紙、雜誌、教科書,甚至網路文章,但有時候會自我鞭策,對自己說:「如果想要了解這個世界,多看點書吧。」每次打開書本,大腦就像是接收到了「該睡覺了」的信號,我的眼睛可能在掃視文字,但思緒早已飄到九霄雲外。

經常在閱讀一兩頁後就開始走神、打瞌睡。更糟糕的是,我經常需要反覆閱讀同一段落,卻還是無法理解其中的含義。我的閱讀過程就像是一場思緒漫遊:「如果讀到某個描述是『這個地方是⋯⋯』」,我的腦海中就會浮現出自己的相關經歷,但問題是,我並不會停下來思考,而是繼續機械地閱讀,導致眼睛在閱讀,大腦卻在天馬行空。結果就是,讀完一大段內容,腦子裡卻只留下了某個零星的片段。

也曾經被書店裡那些吸引人的書名和簡介所誘惑,買回家後都是當作擺飾,產生了一種錯覺:「買了書就等於擁有了書中的知識。」嗯,其實是真的擁有了(物理意義上的擁有)。

哲學:開啟閱讀之門

我的閱讀轉折點出現在大學之後,嚴格來說是「真正」開始閱讀。有趣的是,激發我閱讀興趣的並不是甚麼「提升自我」或「個人成長」,而是一個簡單的疑問:「我所處的這個世界到底是甚麼樣子的?」

這個轉變要感謝我的一位大學同學,一個雙主修哲學的奇葩(請允許我用這個詞,因為他確實與眾不同)。有一天,我們聊天時,他用一些哲學理論解答了我長期以來的困惑。

我一直有個習慣,就是不停地問「為甚麼」,但通常得到的回答都是一些套話:「有些事情就是這樣」、「某某也是這麼做的」,或者「書上是這麼說的」。這些回答從來沒有真正滿足過我的好奇心。更讓我困惑的是,在大學的某堂課上,當我向老師表達我的想法時,他直接說我是錯的,我追問原因時,老師卻說我「不要鑽牛角尖。」這讓我陷入了自我懷疑,是我有問題嗎?

而某一天與我的哲學同學聊天,我忍不往一直問他為甚麼,他用一些理論來解釋我的連續發問,這讓我豁然開朗,直到我反思從來沒思考過的問題,原來,還可以這樣理解世界!他建議我可以閱讀一些哲學與社會學相關的書籍,這成為了我真正開始閱讀的契機。

閱讀的收穫與建議

閱讀需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,但並不代表所有閱讀都需要。在這短短5個月時間,我發現閱讀其實可以很好玩,在Threads上建立串文記錄自己覺得有趣的筆記,不用多想表達的意思是甚麼,只記下覺得有趣的內容,並加一些個人見解,這個小小的舉動雖然簡單,但在記錄和寫作(哪怕只是幾個字)的這個過程中,需要整理思緒和內容表達,也是一種思維訓練。

對於那些和我有類似經歷的人,我想說:

  1. 從小目標開始: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,哪怕是每天閱讀1頁,也是進步。
  2. 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:有些人喜歡安靜的環境,有些人則需要背景音樂。試試不同的方式,找到最適合你的。
  3. 與他人分享:將閱讀心得分享給朋友或在社交媒體上發布,這樣可以主動閱讀而不是被動地吸收。

閱讀是一場漫長而有趣的旅程,即使你現在覺得自己與書本無緣,也不要氣餒。也許某一天,你也會像我一樣,驚訝地發現自己已經愛上了閱讀。

讀書心得分享

這8本書我寫了一些讀書心得,可能比較零碎,也可能不是那本書想要表達的觀點,只是通過自己感興趣的和我個人的理解與讀者分享。